10年前风靡一时的德州仪器MSP430单片机,以超低功耗的优势占据绝大多数市场。如今突然要撤离上海,不是一个公司的没落,而是国内整个MCU市场的崛起和百家齐放。
与这些国际企业的变化同时进行的,是国内半导体相关企业的飞速发展,他们不仅借助前者为国内培养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完成积累,通过更积极的研发与市场策略,从前者获得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多个行业人士称,MCU研发头部企业中有不少员工有德仪经历。
看似平静的湖面之下,是暗潮涌动。
离开之后,留下更多中国芯片养料
芯片设计与制造,长期以来伴随着中国产业变迁与升级。自在中国进行相关工作的愿景提出,就存在着大量的目标需要实现,这是一个链条相当长的庞大工程,绝非一家企业或是一项技术突破就能支撑起来。期间走过一些弯路,但也让许多人得以更冷静务实地展开工作。
学习并超越,是国内许多产业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原本需要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可以在国内生产、迭代乃至是独立设计制造,这一点如今也在半导体行业重现。如匿名人士所言,德仪流出的研发工程师进入到了行业内其他公司,也给行业带来优秀产品。

芯片设计只是行业流程其中一部分,有更下游的验证、制造、出货、销售和市场营销等工作支撑,才构成了一个行业的完整循环。有的人会批评一些国际企业转移研发生产部门时的决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带进来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支持,成了中国芯片腾飞的注脚。
近几年间,国产图形芯片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描绘着一个有望达到千亿级别的市场细分领域。这不仅有切实市场需求给予养料,也有诸如来自全球顶级图形芯片设计团队、领先知识产权授权、完整行业分工体系等部分的支持,才让这类事业短时间内从构想变为现实。
受类似影响的企业有很多,比如为小米进行充电芯片代工的南芯半导体。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南芯初创团队基本全部来自全球第一大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模拟电路元件制造商德州仪器,他们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持续深耕电源管理芯片领域。
成熟的商业体系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会是中国芯片从外界收到的最大礼物之一。单纯说来自中国的顶级芯片行业从业者,世界上可以找到许多,然而只有科研需求不可能支撑起完整可靠的上下游环境,能够通过市场行为维持芯片产品长期研发销售,才是真正健康和可持续的。
接下来的路,可以有更多中国芯片企业走下去。
变化不会停下
据知乎匿名消息,德仪中国仍有小规模进行MCU研发转岗的可能,但对于精于此道数年的员工而言,从数字电路设计转岗到传闻的模拟电路业务,技术层面跨度需要较长时间学习和适应来应对。因此相比于接受转岗,前往其他有MCU或数字电路岗位公司,或是更多人的选择。